“伟人”老蒋(2021年“我身边的好老师”获奖征文)

2021-08-20 10:09

 

蒋老师很瘦,长得很和善,戴着一副黑框眼镜,总是穿着不同颜色的条纹衫,很接地气。平时总是乐呵呵的,使人如沐春风。课上的他,是一个一个娓娓道来的文学布道士。课外的他,像一个德高望重却没有距离感的大家长。对照最近热播的历史正剧《觉醒年代》,我在老蒋的身上看见了许多伟人的影子。

陈独秀式张弛有度。毋庸置疑的是,蒋老师是一个既学富五车却又不失诙谐幽默的好老师。他的幽默、玩世不恭与陈独秀如出一辙,但是正经起来也照样有板有眼。课上他在给我们讲解专业的理论知识时,他通常会穿插自己的一些生活感悟。就像新文化运动前期,陈独秀虽然嘴上标榜“二十年不谈政治”,但却一刻也没离开过政治一样。他总是很关注时事,曾打趣道自己上网浏览消息时,经常会跳转404网页,然后一片空白。而他又是独立且冷静的,时刻理性思考着,不会轻易被大众的言论所引导。每每表达出一些似乎有点过分清醒的观点时,他就开玩笑道“不说了,扯远了。”当我们为此沉浸于他的搞笑段子中,而忽略其背后的深层含义时,他又喃喃自语道“也许这本就是一个让人糊涂的时代”,使人觉得如当头一棒,立马从肤浅的段子表面跳脱出来,几番思考与回味,醍醐灌顶。

蔡元培式开明。你能从各个方面感受到他的包容心。讲课时,他总是怀着最饱满的热情,洋洋洒洒同时又深入浅出。上传播学原理这门课,颇有点看《吐槽大会》的味道,正如他自黑时给自己的定位一样,是一个段子手。准确来说,是一个“行走的弹幕”,一张嘴可抵千军万马。他的课总是轻松活泼的,没有设置点名环节,也不会特意去核查到课人数,因为他希望我们是出于对课程、对知识的渴望,自愿来上课的。这样一种散养的做法,虽然教学模式上看似缺乏严谨,但也使大家都兴致盎然着,课堂上充满着欢声笑语。蒋老师提倡质疑和思考,对于与他相悖的观点,他也予以包容。提倡不同思想的交流,颇具有“学术自由,兼容并包”之风。

李大钊式实干。如果说守常先生是走进了劳苦大众的生活的话,那他就算是深入扎根在年轻人中的了。平时他对电影院上映的影片以及茶颜悦色的了解丝毫不逊色年轻人。课间课前他都爱和我们闲聊谈心,他节假日前夕,会和我们交流讨论出行计划,并用他积累的经验来给我们推荐旅游地点。一次外出旅行后,他将在旅行中买的特产小吃在课上同我们分享。虽然由于“狼多肉少”,我无缘特产,但也深深感受到了旅行的快乐。与此同时,对于我们自嘲式的“躺平”和“丧文化”。他并没有直接进行激烈式的批判,而是表示理解,认为这是我们发泄情绪的一个出口,但同时也不忘给我们提出一些务实的建议。

他观察到大部分同学都倾向于看村上春树这样后现代主义的书,相比之下,他更希望我们阅读《霍乱时期的爱情》之类的书,那时候的人们总是积极且热烈的,他希望我们青年一代也能如此,去勇敢的追求心之所向。他看问题总是一针见血,句句珠玑,丝毫不吝啬帮人排忧解难。如果可能,我希望他能去到《人间指南》编辑部,可能他并未意识到,自己本身就在为学生提供人生指南,寓大道理于小智慧之中。

鲁迅式嗜书。像被称为“爱书如命”的鲁迅先生一样,蒋老师很喜欢看书。正如其所言“社会是复杂的光谱,只有书本是纯粹的”。说到阅读,这不只是一种习惯,而是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了。读过的书会融进血肉,平时上课时,你能清楚地感受到他知识底蕴的深厚。让我印象颇为深刻的是引用“天雨粟鬼夜哭”这类的谚语,既新奇又有趣。从专业理论书到如《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》这样富有人间烟火气息的民俗小说,他雅俗共赏。他虽提及过自己购书与阅读的兴趣,在上课的过程中给我们推荐过许多优质读物,然而直到我在一篇名为《株洲购书狂人,买书的钱够买两台宝马车了!》的文章上看见他的藏书室时,备受震撼,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他对于书的坚持与热爱。正如文中所说“走进蒋海斐的藏书室,你脑海里所能想象的汗牛充栋、文山书海、书盈四壁的情景应该就是这个样子。”照片上的他正站在一个梯子上查找书籍,看着那张照片,我的脑海里经常浮现一个场景“他背靠着书架坐在地上,手边是一个昏黄的照明灯,在微弱的灯光下,他仿佛与世隔绝,如痴如醉的一页一页翻阅着书籍。”书痴似的他,就像实验室专心实验的科研工作者们,潜心研究,严谨治学。于他而言,藏书室就是实验室,他在那里汲取知识,探索真理。

抛开这些“伟人”的影子,生活中的他,坦诚又直率。谈到自己的家庭时,也直言不讳。吐槽起自己的女儿来火力不减,但这并不妨碍他是一个开明的“慈父”。有时候,多多少少有点凡尔赛的意味。他嫌汽车年检手续繁琐,六年后,又买了辆一模一样的车,可谓不拘小节。有趣的是,他本是一个化学系的理科生,由于自身阅读的兴趣以及喜好,跨专业考研,他好像是一个做什么都很成功的人。“伟人之所以称为伟人,是因为无论处在何种境地,都会为了心中的光奋发图强”,这大抵就是其中的原因了。

岁月不败文人。即使过了几年,在前些年的一些报道以及学校官网资料上所看到的他,与现在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同,还是那个黑款眼镜,还是那些条纹衫,唯一改变的是他不断扩展的知识以及日渐精进的“口技”。

蒋老师身上有着许多伟人的闪光点,但对于我们学生来说,他就是伟人。大学之初有幸遇此良师,受益匪浅。蒋老师的高风亮节将会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一直指引我砥砺前行。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。先生之风,山高水长。

分类:青春风采 标签: